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繼續騎車,才會想到更多的事情

自從大概2013年後買了那台腳踏車後,沒騎多久我就把它放在地下室好幾年,因為後來都只用慢跑運動,曾經幾度想起那台車都會感覺很浪費錢,也會思考為什麼我不繼續騎車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騎車要花比較多時間,因為每次都騎至少25公里,來回花費兩小時,通常我都是夜騎,也就等於我把晚上休息的時間用在騎車運動,有時候很懶、有時候想做點耍費的事情就感覺會不夠時間,前面幾年我又常晚上去地球村上課,說來說去都是給自己找增肥的藉口。

拜五月爆發的疫情所賜,到現在雖然已經降回二級警戒,還是不太敢大意,政府也沒有放寬不用戴口罩運動,而我不能夠戴口罩跑步,這樣還沒喘死先熱死,所以就乾脆把那台塵封許久的腳踏車拿出來騎。記得是大概從八月初開始恢復這項運動,第一趟我就從家裡出發騎往熟悉的光復橋,一路上發現其實變化不大,都跟幾年前的景色差不多,河濱運動的人道是變多了,有時候騎車還得小心一些兩光跑者或騎士。

後來這樣一直練耐力一段時間後,距離從光復橋、大稻埕,最後拉到重陽橋,越騎越過癮,就乾脆想挑戰看看關渡,於是在九月底某天天氣開始變涼後直接從新店騎到關渡,那晚我花了四個半小時才到家,抵達時已經半夜12點多,後來第二次就是個月初,特別挑一個周六傍晚早點出發,直接再挑戰一回,這次含休息時間花了四個多小時,回程的時候其實已經很無力了,但我覺得完成那樣的突破很有成就感,唯一遺憾的是這份喜悅是獨享的,每次騎車幾乎都是很孤單的,這應該也是為啥我前幾年都不騎車的原因之一,像這樣騎那麼久都是一個人和一台腳踏車,說真的久了還滿無聊的。

脫離單純運動的話題,每次挑光復橋當折返點,主要原因除了以前外婆家在埔墘、我很熟悉之外,里程數剛好達到運動效果等,這座橋也是小時候的回憶,小學時放寒暑假常坐老爸機車過這座橋跟他去上班,有些時候過橋的景象還印在我腦中。我記得以前常常看到現在的華翠橋,當時還是鐵路,常常會看見火車經過上方,後來鐵路地下化、橋拆了,就成了現在華翠大橋;另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前光復橋曾經有憲兵崗哨,而且還是雙哨,看憲兵站崗已經是小學時期的日常,我從來不知道為啥以前橋梁要派駐憲兵,到大學時在淡水也會常常經過關渡橋下,看見已經撤哨的衛哨所,直到某天我查了一下「湖口兵變」後才曉得,這個發生在1964年未成功的裝甲兵政變最後失敗告終,雖然沒有真的發生戰鬥,但為了保護台北安全,此後通往台北的各重要橋梁上都部署了憲兵,除了一般勤務外,在發生這樣事件時,他們還得負起炸橋阻斷車輛進攻台北市的責任,而這樣的歷史課本是不可能教的,小時候也只聽老爸講過湖口兵變,但我一直到近年來才知道這些前因後果。

再來是光復橋憲兵撤哨的事件也讓我印象深刻,某天老爸回家後說,橋上上午發生槍擊事件,一群歹徒開車經過哨所後停下,衝出開槍射殺了當時在哨所外的憲兵,還奪走他的T65K2步槍,另一個憲兵是新兵,嚇到躲在哨所內不敢還擊,打開電視看到當時新聞還播出憲警在洗刷橋上的血跡,當時沒像現在有什麼限制級畫面等等規範,就大放地播放在類比電視上,後來應該是有偵破此案,當時台灣政治風氣已經改變,加上此次事件的衝擊,後來各橋梁也就陸續撤哨、不再駐紮憲兵,每次牽著腳踏車過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個事件,也不知道用什麼心情來形容,它就是一段不再被大家記得的歷史。



陽光橋晚上燈打得不錯,但它不不覺也啟用很多年了,白天會看到白色橋梁髒兮兮的

夜騎最陶醉的就是看這些打亮燈的公寓大廈

華中橋旁的一整排公寓也令人賞心悅目

平常的終點就是紅色的光復橋,日據時代叫做昭和橋

國慶日到光復這段期間依然掛國旗,從小到大這點都沒變

印象中這裡就是憲兵出事的地點

這邊下過雨後會變成積水的小窪地,偶爾會有青蛙叫

中秋節時水面倒映著大樓,美不勝收

也是充滿故事的馬場町,此地可以講的內容可多了,以後再找機會研究看看吧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IT Notes】在Linux系統增加VMDK磁碟空間

最近mail server容量不足導致收發信出了點問題,除了盡量調整多餘的空間出來外,也得新增硬碟空間, 相對Windows有很方便的圖形化介面可以快速操作,Linux比較需要了解用指令增加空間,但也很容易忘記,所以這次也得要紀錄下來。

基本上操作過程能盡量不要重開機,避免影響郵件收發,所以我有先用虛擬機測試過一遍,但實際操作時還是有發生要我重開機的要求,但所幸最後有順利完成。

可以用在家目錄下用du -sh * | sort -h列出目前各帳號已使用的空間

用df -h看一下目前磁區的使用狀況,可見主要儲存郵件的空間是在sda3,而且只剩下737MB

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可以到ESXI上動態增加50GB的VMDK空間(但要先確認裡面快照要清除,不然會添加失敗,等添加完空間後再做快照

# fdisk -l /dev/sda
添增完實體空間後,用fdisk -l /dev/sda會發現沒有偵測到新的空間

# ls /sys/class/scsi_device
\\重新掃描 SCSI (註: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電腦系統接口),用輸入指令的方式可在不重啟的情況重掃儲存硬體,如果像下圖哪樣獲得1:0:0:0和2:0:0:0兩項,就針對它們做掃瞄
# echo 1> /sys/class/scsi_device/1\:0\:0\:0/device/rescan
# echo 1> /sys/class/scsi_device/2\:0\:0\:0/device/rescan
要用以上指令手動刷新硬碟

# fdisk -l /dev/sda
刷新完再用fdsik -l就會發現空間和磁柱都增加了,但是會發現sda3的end磁柱數尚未空增到盡頭,因為接下來還要作手動去擴充sda3

# lsblk -f
用lsblk -f 先查看sda3的file system格式
***此確認的步驟很重要,xfs和ext4的擴充檔案格式方法有不小差異

# fdisk /dev/sda
fdisk /dev/sda後,按照上圖步驟進行
*** d:刪除舊磁區
      3:第三個磁區,就是指sda硬碟下的sda3
      n:切割磁區
      w:寫入設定
      1071~19581:分割區的頭尾區塊數

# lsblk
重開機並輸入lsblk後,看到新的分割區已經切割完畢,sda3已經切割到最後

# resize2fs /dev/sda3
用resizesfs /dev/sda3,將file system也做擴充,最後df -h才會看到磁區出現新的結果

***如果是xfs的檔案系統,要用xfs_growfs指令增加,這也是為何事前要先確認檔案系統格式
xfs_growfs -d /dev/sda3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一點攝影紀錄的心得

上周二去了姨丈的告別式,從他被診斷胰臟癌到過世只有短短的四個月,上個月我們知道他已經不行的時候,有播個周末空檔時間去看他,當時他還能正常說話,沒多久就又被送回醫院急救,再來就是醫生宣告他已經沒剩幾天。告別式當天是下午,我們到板橋殯儀館時,表哥請我幫他們做全程攝影紀錄。

在這種場合下攝影,心中其中充滿了遺憾和複雜的情緒,因為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認真地做拍攝記錄,前後兩小時的過程我拍下了至少950張的照片和影片,當時心中只想著很遺憾不能在往生者活著的時候紀錄他的說話聲音和和動作,總是要到已經不在世界上的時候感到後悔,我們人真的是經常在後悔中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又想到了小時候看過櫻桃小丸子的姊姊說過一句話:「人生其實都是 直在後悔。」看似很搞笑的一句台詞,但在我心中留下很經典的深刻印象。

記得2019年5月底,我為了要去搭沒剩幾次動態運轉的白鐵仔,當時就借住在姨丈開在岡山的公司內,那天我搭自強號下去,他在車站門口開車等我,那是我唯一一次跟他獨自相處和聊天,後來他帶我去橋頭糖廠附近吃午餐,然後把車子留給我,自己搭捷運和高鐵回台北,就這麼一次跟他講到很多話,後來還在公司內的小和室住了一晚,隔天獨自前往高雄車站參加白鐵仔專列的活動,一晃眼已經過了兩年多了,總覺得這些回憶好像才幾個月以前發生似的,今天就用這個特別的回憶來悼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最後是我對這幾年來攝影記錄的心得,記錄其實是一件很開心、但過程常常也很辛苦,甚至連自己有時候也覺得很無趣的一種嗜好,但每次回頭去檢視自己留下過的影像時,一切回憶都會深刻地像影片一樣在腦中回播,在這種時候就會覺得很多付出都是值得的。

很可惜我是要去吃飯時才拍到一張姨丈的背影

當晚住在他們公司的小房間

那次也是我第一次搭橋頭糖廠的觀光五分車

現在已經不再提供包車運轉的白鐵仔,真的很慶幸我還有搭過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IT Notes】硬碟格式的基本名詞認識(Linux)

通常用 Windows 或 macOS 系統會去考慮太多磁碟使用了什麼文件系統,Windows和Apple通常會先選定 NTFS 和 APFS給用戶使用。但對於 Linux 用戶,受益於自由開源軟體,文件系統選擇非常多,從常見的 Ext 4 文件系統到先進的 Btrfs 文件系統,以及專門為快閃記憶體設計的 F2FS 文件系統等等。

一.Ext

Ext 是最為流行的 Linux 文件系統,最新版本 Ext 4 已非常穩定,是過去幾年中大多數 Linux 發行版的默認選擇。從 Android 2.3 版開始,Ext 4 取代之前的 YAFFS 成為默認文件系統。由於使用廣泛,加上 Google 等大公司背書,Ext 4 被認為是成熟穩定的文件系統,適合大多數使用場合,包括 Linux 桌面用戶。

作為 Ext 3 文件系統的升級版本,Ext 4 速度和容量都有很大提升,並且 fsck 所需時間大大減少。容量方面,Ext 4 支持最大分區 1EB、最大文件 16TB、最大文件數量 40 億。作為日誌文件系統,Ext 4 文件系統對文件在磁碟中的位置以及磁碟的任何更改做記錄,並使用校驗和來提高文件系統的可靠性。不過,Ext 4 不支持透明壓縮、透明加密、快照等高級功能。


二.XFS

XFS 是一種高性能日誌文件系統,由 SGI 設計開發,是業界最先進的、最具擴展性的文件系統之一,是目前 CentOS 的默認文件格式。XFS 擅長處理大文件,在大型文件系統上提供非常高的吞吐量和平滑的資料傳輸,適合擁有大數據的用戶,在企業應用、大數據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XFS 文件及目錄索引採用 B+ 樹結構,查詢與分配存儲空間非常快,性能不受目錄及文件數量的限制。XFS 文件系統能連續提供快速的反應時間,以接近裸設備 I/O 的性能存儲數據,在大多數場景下整體 IOPS 表現要比 Ext 4 來得更高、更穩定,延遲也更小,在高 I/O 壓力下尤其明顯。XFS 因其基於分配組 (allocation group) 的設計而特別擅長並行 IO,當該文件系統跨越多個存儲設備時,這種設計使得 IO 線程數、文件系統帶寬、文件和文件系統大小都具有極大的可伸縮性。

XFS 最大支持 8EB 單個文件。XFS 格式化和掛載非常快,並提供了在線碎片整理功能。XFS 文件系統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它不能直接壓縮,不支持透明壓縮,缺少校驗保護等。


三.ReiserFS

ReiserFS 文件系統曾是 Linux 作業系統上設計最先進、性能最好的文件系統。ReiserFS 文件系統使用 B* 樹存儲文件,查找定位文件非常快,用來處理大量小文件非常有優勢,一些場合比 Ext 4 快上數倍。 表現在個人桌面系統,使用 ReiserFS 文件系統能達到更快的開機速度,載入文檔、圖片也更加快捷。

本來 ReiserFS 是 Linux 平台最有前途的文件系統,不過 2006 年開發者個個人因素,ReiserFS 的開發陷入停滯,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不過,一小部分開發者仍在進行 ReiserFS 後續版本的開發,Reiser 4 經過全新設計,具備了很多領先的文件系統特性,不過目前還未進入 Linux 內核,這個格式較不常見。


四.Btrfs

Btrfs 是一種支持寫入時複製(COW)的文件系統, 與 ZFS 非常類似,被認為是 Linux 未來最有希望的文件系統,將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 Ext 4 文件系統。Btrfs 也宣稱專注於「容錯、修復及易於管理」。

Oracle 於 2007 年對外宣布這項計劃,並發布原始碼,2014 年 8 月發布穩定版。目標是取代 Linux 當時主流的 Ext 3 文件系統,擺脫 Ext 3 的一些限制,特別是單文件大小,文件系統總大小和文件校驗,並加入 Ext3 不支持的一些功能,比如可寫快照(writable snapshots)、快照的快照(snapshots of snapshots)、內建磁碟陣列(RAID),以及子卷(subvolumes)。

Btrfs 是少數專門對 SSD 進行優化的文件系統,Btrfs 用戶可以使用 mount 參數打開對 SSD 的特殊優化處理。Btrfs 的 COW 技術從根本上避免了對同一個物理單元的反覆寫操作,如果用戶打開了 SSD 優化選項,Btrfs 將在底層的塊空間分配策略上進行優化:將多次磁碟空間分配請求聚合成一個大小為 2M 的連續的塊。大塊連續地址的 IO 能夠讓固化在 SSD 內部的微代碼更好的進行讀寫優化,從而提高 IO 性能,這個格式在NAS上也常見到。


另外還有專門為 NAND 快閃記憶體設計的 F2FS、YAFFS 等文件系統,源自 Solaris 號稱終極文件系統的 ZFS(ZFS On Linux)等。


【IT Notes】登入Linux後出現-bash-4.2$ 問題

有一次不小心將某個user的家目錄給刪除了,後來在登入該使用者時發生了錯誤訊息,因為在刪除家目錄時沒有注意到裡面有幾個重要隱藏登入檔不應該被刪掉。

Last login: Tue Mar30 10:31:27 CST 2021 on pts/1

-bash-4.2$

登入雖然是成功了,可是-bash-4.2$這個狀態不是正常操作shell時的畫面,因為在linux下每次建立新使用者時,都會將所有的配置檔案從/etc/skel複製到/home目錄的新使用者錄下,所以如果家目錄裡面是空的話就會失去正常操作shell的功能,要解決就複製/etc/skel這個目錄的檔案到該使用者的家目錄底下,再次登入就會成功回到shell畫面。

root@workstation home]$ cd /etc/skel/
root@workstation skel]$ ls -a
. ...bash_logout.bash_profile .bashrc.mozilla
root@workstation skel]$ cp .bash_logout/home/kenny/
root@workstation skel]$ cp .bash_profile/home/kenny/
root@workstation skel]$ cp .bashrc/home/kenny

root@localhost skel]$ su - kenny
Last login: Tue Mar30 10:44:51 CST 2021 on pts/1

kenny@workstation ~]$

【IT Notes】透過api移轉Gmail到Exchange

 在雲端裡面串接api不是一件很好學的技術,第一次有機會學習到將GWS的Gmail信件全部轉移到M365的Exchange,其實方法很多種,像以前用的pst檔匯出轉移的方式等,但透過api串接,可以批次和排程轉移,是非常方便且準確的作法。唯一讓人感到困難的是學習成本不小,通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