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碰到了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波乾旱其實去年就有跡象,因為梅雨季沒有下雨,颱風季則是一個颱風都沒進來,整個冬天都只有北部下雨,現在中部已經開始限水,桃園以南的水庫蓄水量已經低到只剩下一成,南太平洋高壓的強度還是跟往年一樣強大。我記得小時候就很常聽到台灣會面臨缺水,課本也會提到台灣是年降雨量2000毫米的缺水國家,即使在台北也會偶爾聽到北部要節約用水的宣導,但是很遺憾的是,台灣沒有太多人很在乎我們的生活環境,近十年常常看到的都是滿滿的吃喝玩樂風氣,沒有太多人關心其實我們看似生活環境很優渥和滿足,但隱藏著許多危機,這次限水也是我有記憶以來的兩、三次了吧?可是平時沒有人會在意說,台灣每年會漏掉一大堆水庫的水量,民眾其實平日也不會在乎節約用水,反正都能用多少就多少,典型的台灣人民族性。
不光只是這一事件,更多的事件都看的出來台灣人比較在乎眼前,回顧過去兩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紀錄了許多鐵路和火車,很遺憾地就已經感受到台灣人在建設上的短視和喜新厭舊,很多當年的建設和決策都是以當時的利益為優先,結果後來的人得要成本加倍地彌補,就拿糖鐵和輕軌做比較,民國71年停辦客運嘉北線,自此台灣的交通政策就往大公路主義邁進,結果這二十年來才發現,馬路鋪得愈多、民眾就買更多車,結果現在台北還是天天在塞車,政府趕緊補蓋捷運,才暴露出台灣一直以來錯誤的都市和交通政策。日本在1970年就已經為了要改善都市地區塞車問題,開始嚴格限制自駕車的數量並提高購車門檻;韓國也在1980年代開始大力推動鐵道,而台灣現在才開始急起直追,而且也只有台北勉強撐得上緊追,外縣市如台南,連個影子也沒有。有時候很遺憾,很多近視短利都是出自於私人利益,而在現今重個人、輕團結的社會氣氛,很多時候根本不能夠把這些放長遠的觀念思想灌輸於大多數人。
昨天自己騎機車去了平溪散散心,我只能夠透過這種很普通的方式,盡量不要為這些社會問題去煩惱,路途上其實也沒有太多想拍的東西,純粹就是要放鬆、避開這些惱人的問題,偶爾拍拍火車、到路邊的便利商店買杯便宜的咖啡,這些小確幸來滿足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生。
平溪車站的西班牙式月台,但第二台印象中不曾被使用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